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园内动态

“四圈共治”:后发赶超的“津市实践” ——津市市毛里湖国家湿地公园“圈型治理”解读

时间:2017-05-26    来源:本站原创    阅读次数:1994  【字体:   上一篇   下一篇

    (文:彭敏 杨毅)地处湘鄂边陲、澧水尾闾、洞庭湖西缘的津市市毛里湖,作为后起升腾的国家湿地公园新星,正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成为业界跟踪考察学习的亮点。解读津市毛里湖国家湿地公园的成功经验,人们既清醒而又兴奋的看到,是津市市委、市政府在2011年启动创建的五年长跑中,以持续治理的韧劲、加力创新的毅力、探索创型的追求,通过高位运筹、深度治理、重点保护、全域创建,开创出了津市特有的“四圈共治”新模式,使毛里湖一跃成为了国家良好生态湖泊、湖南十大环保示范工程和全省年度检查排头兵,成为了我省湿地公园建设后发赶超的“领跑者”,并于2016年8月一举获得了“国家湿地公园”的授牌。无论是作为一种“津市现象”来追踪研究,还是作为一种“津市模式”来复制借鉴,津市的探索实践无疑都是一种宝贵财富,值得我们去揭秘解读、去挖掘传承。

认知“决策圈”:高站位布局,运筹党政“四化”领治

国家湿地公园创建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于地方党政领导层的意志与决心。津市创建模式之特,就在于津市市委、市政府站位高、视野广,不仅创设了党政齐抓的“决策圈”,而且把创建上升为全市生态文明建设“首位战略”,列为“一号工程”,并以“四化”的运筹布局,带动了毛里湖创建治理的全面展开。

“核心化”引领。在市级层面成立了组织领导、项目申报、建设融资三个核心领导机构,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别任组长,市委、人大、政府、政协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林业、水务、环保、规划、旅游、发改、交通以及相关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并把建设毛里湖国家湿地公园作为全市重要工作,纳入重点项目进行考核。市四大班子坚持经常性视察毛里湖国家湿地公园保护建设工作,市政府、市林业局及有关乡镇出台了加强毛里湖湿地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防火、水环境整治等系列文件,形成了顶层核心引领抓试点建设的强大合力。

“高端化”运筹。将生态环保贯彻湿地恢复、保护、建设始终,瞄准省内领先、国内高端目标,先后聘请省级和国家团队设计出了有津市特色的《毛里湖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毛里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总体规划》、《毛里湖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与利用控制性详细规划》、《毛里湖国家湿地公园品牌形象策划方案》等一系列规划蓝图,获得了国家和省主管部门的评审认可,为毛里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提供了高品质的规划蓝图。同时,聘请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雷光春院长作为专家团队首席顾问,借助专家智慧掌舵把脉公园建设方向。

“专业化”运作。组建了专业化的毛里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湖南毛里湖大野生态建设开发公司,确定了“三定方案”,明确了单位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市城区安排了办公场地设施,配齐 18名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并开展了系列技能培训。同时,出台了毛里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政府通告、工作规范、考核方案、联动机制、网格管护等制度,做到了用专门的机制管人管事管环境。

“系统化”组织。市委、市政府按照开放建设的理念和系统管理的思路,在统筹推进上下了很大一盘棋。一是扩大为“全市共建”。将湿地公园建设任务分解到相关28个市直部门,实行目标管理、整体推进。二是转化为“全员行动”。市委、市政府与相关部门签定责任状、部门与干部签定责任书,实行系统管理、责任驱动。三是固化为“全市调度”。市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办公会和责任单位联席会,实行调度管理、跟进推动。四是硬化为“全程督导”。市“四大家”组成湿地公园建设督查组,按时间节点、建设进度、工程体量跟进督查,实行监督管理、跟踪推进。

探悉“治理圈”:全要素运作,推进湖区“四型”综治

上世纪90年代以前,津市毛里湖是没有污染的一湖清水。后来由于外地承包公司向湖体大量投肥投料养鱼,造成湖水富营养化。同时,周边水产养殖大户在承包的湖面设置围栏和网箱,精细化养鱼养蚌,也增加了水体污染。据统计,在开展湖泊整治之前,该湖水域共有网箱1.19万口、围栏1.3万米。为把毛里湖污染这个毒瘤根除,津市以湿地湖区为核心,以提质、涵养、恢复为重点,通过生态、环保、水源、基础全要素推进,有效对湖区实施“四型”综合治理,使毛里湖的环境有了质的提升。

基础“保障型”治理。先期投入1000万元在沿湖周边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修建了青龙咀和唐家咀管护站,新建了青龙咀、王家咀码头和天鹅道路,翻修了花桥、箭楼码头;投入8400万元启动了面积达3500㎡的湿地科普宣教中心、450㎡的游客接待中心、6500㎡的生态停车场、23000㎡的游客码头、25000㎡的公园主入口广场、2300㎡管理服务办公楼、4座五星级旅游公厕等基础设施;配套设置了导览图、公园简介、景物介绍牌、标志标识牌等独具湿地特色的引导标识;修建了公园道路、给排水、环保、供电、路标、消防等基础设施;添置了监测巡护船、望远镜、观鸟单筒镜、数码相机、显微镜等生态环保设备,使公园管理的基本条件和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水源“提质型”治理。采取“对上协调、对下整改”措施,通过多次向省政府汇报,2013年成功将毛里湖的原渔业养殖水源调整为饮用水源,并强力推进毛里湖饮用水源保护区建设,经与大湖股份多轮磋商谈判,达成禁投协议,真正实现了毛里湖的人放天养。历经近三年多的治理,毛里湖多个水质监测点监测数据显示稳定在Ⅲ类,部分监测点数据显示为Ⅱ类,湖水水质得到明显改善。

涉湖“生态型”治理。通过实施公园周边7000亩水源涵养林建设,增加湖滨缓冲带面积101.6亩,流域湿地面积恢复600亩,并在公园范围内流转土地690亩,完成了退化湿地植被恢复及鸟类栖息地建设。投入200多万元,完成了毛里湖野菱角、野生鲢鱼、野生龟鳖的原生境保护性建设和有害生物“水葫芦”打捞。引进社会资本5000多万元,高标准完成了总容量达252户的毛里湖国家湿地公园“大山生态移民安置小区”建设,并成功迁移环湖居民108户。此外,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合作的退化湿地生态系统功能修复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也正在积极推进。

湖区“环保型”治理。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实施毛里湖周边生态环境保护网格化监管。发动群众举报向湖体投肥排污行为,凡举报经核实后,1次奖励2万元。组织公安部门、环湖各乡镇每年开展5-8次大规模打击滥采、滥伐、滥猎野生动植物的专项行动,行政刑事拘留58人。2016年底,市政府正式行文将毛里湖生态环境资源保护集中整治纳入市综治年度考核重要内容。

追踪“保护圈”:多体系构建,强化公园“四网”重治

为了有效阻断环湖各乡镇外洪内涝、生活垃圾、畜牧养殖、化肥农药、水土流失对毛里湖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津市在强化地方政令保护的同时,多元融投资5亿多元,出重手对毛里湖实施“四网”多体系治理,形成了毛里湖湿地公园的多重保护圈。

——防洪排涝保护网。先后投资1432万元完成了城内垸排渍机埠建设、投入2000多万元完成了毛里湖中小河流水利治理建设、投资8400万元启动了毛里湖防洪排积电排建设。此外,还按照湖泊生态保护要求完成了公园湖堤灌浆及生态护坡工程,提高了毛里湖水位稳控能力和防范外洪内涝、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毛里湖水生植物的快速恢复奠定了基础。

——环境卫生保护网。先后投资近8000万元建成了市垃圾填埋场、投资1.2亿元建成了市污水处理厂、投资4800多万元建成了5个环湖集镇生活污水处理厂,还在农村居民集中居住区新建污水处理户用四格净化池650座、小区动力四格净化池5座,并实行了农村生活垃圾“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市处理”模式。全市先后新建乡镇压缩式垃圾转运站7座,为99个村(居)配备可卸式垃圾收集箱310个、人力垃圾清运板车300辆,建成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基站40座,投放户用垃圾桶1.5万套、分类桶1000套,从源头上杜绝了生活垃圾和污水向湖区的转运与排放。津市的经验被省农村生态环境整治整县推进项目建设流动现场会重点推介。

——畜牧养殖保护网。通过开展畜禽养殖专项整治,划定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先后关停33家禁养区内养殖企业,每年减少猪牛等动物粪尿直排5万多吨。环湖最大的生猪养殖企业旺森公司,从毛里湖边搬离,另外选址新建,并投入800多万元建设先进的环保设施,具有了10万吨规模的污水处理能力。环湖最大的奶牛养殖场已完成搬迁退出,市政府将投资1.2亿元在此建一个面积达1000多亩的综合性植物园。另外,环湖先后新建沼气池7.4万立方米,发展家禽畜粪利用项目135个,年消纳转化畜禽粪20多万吨,从根本上改变了垃圾围湖和污水横流现象,省农委和畜牧局还在津市召开现场会推介他们的经验。

——环湖流域保护网。主要是实施了毛里湖流域溪、沟、河治理。通过实施大小溪流生态拦截工程,在主要入湖溪流建设生态拦截坝(沟)和缓冲池,对农田径流废水进行了层层过滤拦截,开展生态修复。目前已对31公里的溪沟实行了清淤疏浚,使沿湖滨缓冲带面积成倍增加,流域湿地面积达4408.9公顷;组织河道及湖区周边水环境集中整治,全市共整治河道总长33公里,护岸4.5公里,清除垃圾3万吨,疏浚淤泥25万立方米,绿化河道沿岸6万平方米。

解码“生态圈”:宽视野拓展,实施全域“四建”大治

津市立足“大生态、小湿地”的宽视野,按照 “全域托园,全面护园”的大构想,在全市广泛开展了以“四建”为核心的生态圈大治理建设,为毛里湖湿地公园成长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环境支撑。

“绿色津市”建设。主要是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为契机、以“十万乔木绿津城”等生态绿化活动为抓手,全面开展“绿色津市”建设工程,共完成造林27840.1亩,义务植树近181.6万株,完成中幼林抚育0.6万亩,使全市的市森林面积达到15.83万亩,活立木总蓄积达到了37.2万立方米,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8.2%,为毛里湖湿地公园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绿色保护屏障。

“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抓了环毛里湖“点、线、面”建设。通过“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累计投入资金3.58亿元,先后建成了关山村郊野旅游走廊、大旗村休闲农业走廊、关桥村生态产业走廊、蒲山村扶贫攻坚走廊、药山村佛教文化走廊,为面上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示范引领。通过“美丽乡村”路网线建设,先后完成通村组硬化公路245公里,新建和维修机耕道457公里,完成山塘清淤、沟渠疏浚、排灌设施整修等水利建设3512处。通过“美丽乡村”示范区建设,在26个重点村(社区)共投入建设资金近2500多万元,栽植各类绿化苗木近5万株;在45个村完成了1835个生态示范农户建设任务,为湿地公园提供了美丽的乡村环境衬托。

“生态农业”建设。在巩固传统产业的基础上,着力推进农产品“三品认证”,扶持壮大了食用菌、山茶油、茭果、肉兔和休闲农业等特色产业。环湖乡镇食用菌产业来势迅猛,和平生物可日产鲜菇13吨;仕林生物可日产食用菌5吨,生产规模位居全省前列,并成为了农业部循环农业示范点。肉兔产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津佳鸿峰单体养殖规模位居全国前列。休闲农业亮点频现,目前,全市共有休闲农庄和“农家乐”18家,其中,有五星级休闲农庄4家,为湿地公园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生态农业产业屏障保护。

“海绵城市”建设。借助津市作为全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的优势,先后投入1.6亿元,对80个敞开式小区和城中村实施了道路黑化、人行道渗水铺设、雨污分流、管线入地、绿化亮化等工程,对城市所有主次干道实施了“白改黑”沥青道路改造,完成16万平方米人行道渗水铺装;投入1.7亿元,对市中心24公顷的三湖公园实施综合治理,整治澧水河道3.3公里,护岸4.5公里,疏浚淤泥25万立方米,绿化河道沿岸2.6万平方米;按照黑臭水体专项治理方案,投入1200多万元,完成黑臭沟渠治理3条2462米、,黑臭堰塘治理8个24630平方米;投入3800多万元,对城区14.9公里主干道全部实施了雨污分流;持续加大园林绿化投入,近2年建成区绿地面积增加63.6公顷,绿地率达35.9%,绿化覆盖率达到41.6%,为毛里湖湿地公园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城市保护屏障。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

分享到: